睽違一年芝加哥馬拉松再次回到世界眾人眼前,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欣賞馬拉松賽事,感受到這個比賽的感動與趣味。
在我的想像中馬拉松比賽就是跑者很安靜的在賽道上廝殺,除了起點與終點以外,路上應該都是空空蕩蕩。
然而今天有機會到賽道旁才發現好多觀眾為跑者加油凝聚了人類挑戰極限的向心力並讓整個城市活了起來。
因為時常收聽podcast節目「跑步不要聽」(主持人:田鴻魁、王冠翔) 對於馬拉松或者長跑跑者有多了一層的認識,也讓我了解到每一位跑者都帶著自身獨特的故事奔馳在賽道上,或許是某種悲痛或心碎轉化成動力在推動著他們不斷向前突破自己,進而重組自己。
我被一個一個的故事感動,所以決定要來芝加哥幫跑者加油,共襄盛舉這個六大馬之一的世界賽事。
今年的跑道與去年有部分微調,主要出現於Westloop以及Chinatown兩個區塊。第一個變更是從Wells Street穿過芝加哥河後直接右轉 W Wacker Drive沿河岸繼續往Westloop前進。第二個變更則是在35K經過Chinatown的時候不再向南行到33街而是提早左轉向東往26街前進接到Michigan再轉南往35街,我想有可能是因為穿過IIT校園的道路狀況和景色都比較好,所以做出修正。
而我很幸運的能夠在我家的門口 Taylor & Loomis路口欣賞比賽,換言之我起床下樓到賽道只要1分鐘就可以欣賞世界級馬拉松。
一早冷冽的風提醒我秋天的芝加哥慢慢到來,所以站在太陽下是最舒服的溫度,志工開始準備水杯、飲料為待會兒即將到來的跑者遞水(依據我同學過去的經驗志工要在7點集合因為比賽7點半就開始)。
一層疊一層水杯都是志工依序填裝,而且相信有經驗的都知道要到這種大桶水其實不容易,重心不穩就打翻了,所以也是需要一點技術。
依序有幾位身心障礙選手通過包含輪椅組以及手搖車,他們會早於菁英選手出發並率先抵達終點。
芝加哥馬拉松在1984年就導入身心障礙組 (Rumore, Johnston, 2022)這也是提倡與實踐運動平權的指標。
緊接著菁英跑者登場,前導自行車與計時車依序前進提醒吃瓜群眾們(如我)盡快回到人行道上,避免影響賽事進行。
攝影記者與媒體坐在車斗裏捕捉畫面,他們要坐在上面兩個小時以上應該蠻痛苦的。
菁英跑者在領跑員的帶領下彷彿軍隊一般,現場聽得到跑者的呼吸聲與節奏劃一的腳步,迅速地通過我。清一色都是非洲選手包辦頒獎台。
第二集團的選手出現亞洲選手,日本選手在馬拉松界競爭力很強。
甚至有企業贊助選手參加比賽,九州TOYOTA贊助的這位藤曲寬人選手在最後拿下20名的成績。
第二組出發的前導自行車出現,代表另一群菁英跑者來臨,這一梯次就出現女性選手的蹤影。
速度之快,考驗攝影小白如我的追焦能力。
我的鄰居們揮舞著義大利國旗 (因為我們是小義大利區)為選手加油,小寶寶就席地而坐看哥哥姊姊們吶喊著。
小朋友對比賽很熱情每個選手跑過去都會大聲的應援。
看到自己拍的照片才發現原來跑步廣告裡面說跑者會飛是這個原因。
而且發現跑者的小腿肌並沒有我想像的粗壯反而都偏纖細。
在由SOM設計的芝加哥圖書館小義大利區分館門口是補水區。
工作人員遞水給跑者,菁英選手過了我家門前大約19K左右還沒有取水。
緊接著是很優秀的市民跑者,這一群都是Sub 4的選手(完賽時間低於3:59:59)看起來還都游刃有餘。
比賽最有趣的就是市民跑者與吃瓜群眾的互動。發現鏡頭的他們都會回應或者表現出最完美的一面。當然留下完美照片是每位跑者的第一堂課。
很多選手的應援團會在路段中等待選手,遇到的反應都是開心地大笑、尖叫、擊掌和擁抱。
開心團聚後繼續往終點前進,親友團也會驅車趕往下一個地點繼續位跑者加油。
比賽到中後段市民跑者的速度漸慢,不過吸睛程度是逐漸地增加,開始有變裝的跑者出現。
應援團更是花招百出,各種創意展現,還有美式幽默的看板,我在鏡頭後面也不禁莞爾。
很多選手的親人、小孩也到場加油,畫面很溫馨。
也有選手為了激勵自己跟群眾,與素昧平生的觀眾擊掌,大家臉上都掛著笑容。
也有很多跑者在突破自己挑戰自己並接納自己,周遭人群鼓掌支持。
總結來說,這次的觀賽經驗讓我了解美國對於馬拉松比賽是享受當下,大家很放鬆的如同參加嘉年華般。選手與觀眾的情誼交織在這長長的賽道上,最常聽到的加油聲就是: 「Let's go!」、「 Keep it up!」、「You are in good shape! 」、「You can do this!」,雖然大家從世界各個角落來到這從未謀面,但那種情感卻在短短三四個小時開花結果,為城市寫下新的脈動。
本篇連結:
芝加哥馬拉松官方網站:
芝加哥馬拉松5k網站:
Comments